协商课程及其后现代本质

被引:5
作者
李宝庆
靳玉乐
机构
[1]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协商; 协商课程; 后现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23 [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等入此。];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协商课程是一种实践性浓郁的后现代课程理论,它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协商学习而反对促动学习,库克与布莫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协商学习模式。批判教育学是协商课程的重要思想渊源。协商课程的后现代本质体现在:倡导动态的课程本质观,反对技术理性的价值取向,反对二元对立的课程思维方式,彰显学生的课程主体角色。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弗莱雷解放教育课程建构论述评 [J].
黄志成 .
全球教育展望, 2003, 32 (02) :58-61
[2]  
教育大百科全书[M]. 海南出版社 , (瑞典) 胡森 (Husen, 2006
[3]  
课程理论及其实践范例[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美)亚瑟·K·埃利斯(ArthurK.Ellis)著, 2005
[4]  
文化政治与教育[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美)迈克尔W.阿普尔(MichaelW.Apple)著, 2005
[5]  
后现代课程观[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美)小威廉姆E.多尔(WilliamE.Doll, 2000
[6]  
现代汉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