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紫色土丘陵区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被引:19
作者
李文萍
雷孝章
刘兴年
曹叔尤
机构
[1] 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3] 四川成都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紫色土丘陵区; 水土流失; 防治对策;
D O 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04.03.029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丘陵区是该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农村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穷的重要原因。文章根据四川盆地丘陵区水土流失面积大、强度高的特征及其致害因素,探讨了水土流失原因。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及耕地资源,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水旱洪涝灾害,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蓄水抗旱能力降低。由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整治坡面水系,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强化人口管理等,从而使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加强对紫色砂页岩丘陵区的治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不仅利于四川盆地丘陵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对改善长江上游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平江县水土流失防治对策探讨 [J].
余柳东 .
湖南水利水电, 2001, (S1) :44-46
[2]   中国水土流失的基本概况及其综合治理 [J].
王占礼 .
灾害学, 2000, (03) :19-19
[3]   吉泰盆地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 [J].
王黎明 .
江西水利科技, 1994, (01) :29-32
[4]  
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王礼先,(美)布鲁克斯(K.N.Brooks)主编,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