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海域近50a来营养盐的变化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被引:37
作者
王江涛
曹婧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关键词
东海; 营养盐; 历史变化; 赤潮优势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本文根据收集到的1960s到2000s年间东海长江口附近海域(30.5~32°N,122~123°E)的营养盐数据,分析了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及历史变化趋势。其中根据1959~1960年,1985~1986年和2002~2003年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季节变化数据,发现50 a来,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差异不大,均呈现出春夏低,秋冬高的季节变化趋势,其中2002~2003年四个季节之间营养盐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其它两年略小。从1960s~2000s年的历史变化可以看出,调查海域的DIN含量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但是在2000年以后,DIN的年平均含量略有降低但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18μmol/L。DIP年平均浓度变化不明显,浓度范围维持在0.39~0.60μmol/L之间。SiO3-Si的年平均含量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就营养盐组成变化来说,DIN/P比例和Si/DIN比值的变化趋势相反,DIN/P比例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而Si/DIN呈现出降低的趋势。生物数据表明从1980s以后该海域赤潮优势种有从硅藻演变为甲藻的趋势,结合营养盐的变化分析认为过量的DIN和持续升高的DIN/P是造成这一藻种长期演变现象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310 / 3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浙江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的趋势与特点 [J].
夏平 ;
陆斗定 ;
朱德弟 ;
杜伟 .
海洋学研究, 2007, (02) :47-56
[2]   大气湿沉降对营养盐向长江口输入及水域富营养化的影响 [J].
赵卫红 ;
王江涛 .
海洋环境科学, 2007, (03) :208-210+216
[3]   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与变化 [J].
李云 ;
李道季 ;
唐静亮 ;
王益鸣 ;
刘志刚 ;
丁平兴 ;
何松琴 .
环境科学, 2007, (04) :4719-4729
[4]   三峡工程蓄水前后长江口水域营养盐结构及限制特征 [J].
柴超 ;
俞志明 ;
宋秀贤 ;
沈志良 .
环境科学, 2007, (01) :64-69
[5]   黄海和东海营养盐分布及其对浮游植物的限制 [J].
王保栋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7) :1122-1126
[6]   长江入河口区生源要素的浓度变化及通量估算附视频 [J].
刘新成 ;
沈焕庭 ;
黄清辉 .
海洋与湖沼, 2002, (03) :332-340
[7]  
长江河口夏季营养盐的分布、变化及锋面对营养盐的影响[J]. 周菊珍,谷国传.广州环境科学. 2002(01)
[8]  
长江河口夏季营养盐的分布、变化及锋面对营养盐的影响[J]. 周菊珍,谷国传.广州环境科学. 2002 (01)
[9]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和输送途径 [J].
王保栋 ;
战闰 ;
藏家业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2, (01) :53-58
[10]   近50年来长江入海溶解硅通量变化及其影响 [J].
李茂田 ;
程和琴 ;
不详 .
中国环境科学 , 2001, (03)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