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径迹年龄多成分分离技术及其在沉积盆地物源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37
作者
周祖翼
毛凤鸣
廖宗廷
郭彤楼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江苏石油勘探局地质研究院!江苏扬州,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江苏石油勘探局地质研究院!江苏扬州
基金
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关键词
裂变径迹分析; 多成分分离; 沉积盆地; 物源; 苏北盆地;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1.03.024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在沉积岩样品的单颗粒裂变径迹年龄测试中 ,常常出现同一个样品的径迹年龄可能由多个不同年龄组分构成的情况。当样品的年龄未能通过 χ2 检验时 ,就必须对样品的年龄进行进一步的多成分分析。本文介绍的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就是一种有效的年龄成分分离技术。应用这一技术 ,我们对苏北盆地JSG井的 3个岩心样品 (JSG1、JSG2、JSG3)的 144个磷灰石单颗粒矿物年龄进行了多成分分离 ,表明上述三个样品实际上是由年龄值分别为 70Ma和 16 7Ma左右的两个成分组成的。这两组年龄的存在表明沉积时存在两个不同的物源区 ,两组径迹年龄反映的则是磷灰石碎屑颗粒在物源区最后一次达到完全退火温度 (大于 12 0°C)的时间
引用
收藏
页码:456 / 458+473 +473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