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动态测评

被引:33
作者
刘宪锋
任志远
林志慧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青藏高原; NPP; 固碳释氧价值; 动态测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本文旨在定量评价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价值及其动态变化,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参考。基于MODIS/NDVI数据,利用光能利用率模型测算净第一性生产(NPP)物质量,并通过光合作用方程式换算成固定CO2和释放O2的物质量,以此为基础,采用造林成本法和工业制氧法对青藏高原固碳释氧价值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固定CO2的价值分别为384.36×109元、393.23×109元和356.41×109元,释放O2的价值分别为408.31×109元、415.02×109元和378.61×109元。2000-2005年固碳释氧价值增加了15.58×109元,2005-2010年下降了73.23×109元,而2000-2010年下降了57.65×109元。固碳释氧价值在空间上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这与青藏高原的水热条件分布基本一致。在价值构成中,草原>森林>草甸>其它类型>灌丛>农田。2000-2010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呈现减小趋势,表明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出现了退化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663 / 67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青藏高原高寒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J].
于伯华 ;
吕昌河 .
地理研究, 2011, 30 (12) :2289-2295
[2]   基于GIS的陕北黄土高原土地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评价 [J].
李晶 ;
任志远 .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 (14) :2943-2950
[3]  
2000-2008年中国东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及季节变化[J]. 赵国帅,王军邦,范文义,应天玉.应用生态学报. 2011(03)
[4]   青海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规律及其未来变化趋势 [J].
李红梅 ;
周秉荣 ;
李林 ;
王振宇 .
生态学杂志, 2011, 30 (02) :215-220
[5]   基于生态地理分区的青藏高原植被覆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张戈丽 ;
欧阳华 ;
张宪洲 ;
周才平 ;
徐兴良 .
地理研究, 2010, 29 (11) :2004-2016
[6]   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对水热条件年内变化的响应及其空间特征 [J].
丁明军 ;
张镱锂 ;
刘林山 ;
王兆锋 ;
杨续超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4) :507-512
[7]   西藏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杜军 ;
胡军 ;
张勇 ;
左慧林 ;
拉巴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5) :738-743
[8]   祁连山区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特征及突变分析 [J].
贾文雄 ;
何元庆 ;
李宗省 ;
庞洪喜 ;
院玲玲 ;
宁宝英 ;
宋波 ;
张宁宁 .
地理学报, 2008, (03) :257-269
[9]   藏西北高寒牧区草地退化现状与机理分析 [J].
边多 ;
李春 ;
杨秀海 ;
边巴次仁 ;
李林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2) :254-262
[10]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J].
方精云 ;
郭兆迪 ;
朴世龙 ;
陈安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80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