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活动与人的生成——兼论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当代意义

被引:3
作者
王志伟
机构
[1] 复旦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技术; 人; 本质; 生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试图在对流行的技术和人的本质观念进行批判性分析的基础上昭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深刻意义。文章强调,只有通过对人和技术的相互界定,通过二者之间的解释学的循环,通过一种历史性的眼光,才有可能对人的历史和本质、技术谱系进行深入的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人性的,太人性的.[M].(德)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Nietzsche)著;杨恒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海德格尔选集.[M].(德)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孙周兴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
[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 著;刘丕坤 译.人民出版社.1979,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