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青藏高原TBB低频振荡及其与华中地区旱涝的关系

被引:18
作者
贺懿华
李才媛
金琪
王晓玲
机构
[1] 武汉中心气象台
关键词
青藏高原; TBB亮温; 低频振荡; 华中地区旱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3 [大气动力学];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7年(1980—1994年和1997—1998年)逐候GMS TBB资料,对华中地区夏季旱涝年的TBB候距平场进行了合成分析,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TBB的低频(10~20天和30~60天)振荡及其同华中地区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27°30°N,90°100°E)是低频振荡最为活跃的地区,青藏高原东南部和华中地区TBB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程度涝年比旱年更为显著。对华中地区旱涝而言,青藏高原东南部的30~60天振荡比10~20天振荡敏感性要强。华中地区涝(旱)年,青藏高原东南部存在较强(弱)的低频(30~60天)TBB负值中心,其影响方式有的自西向东传播,有的同华中地区低频(30~60天)TBB同时加强或减弱。青藏高原低频(30~60天)TBB的负值位相有利于对流云团的生成和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658 / 6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青藏高原正涡度源的形成及其对中国东部梅雨的影响.[D].王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 04
[2]   青藏高原东南部MCC的地域特点分析 [J].
杨本湘 ;
陶祖钰 .
气象学报, 2005, (02) :236-242
[3]   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的气候特征 [J].
白虎志 ;
董文杰 ;
马振锋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4, (06) :890-897
[4]   青藏高原东部和西太平洋暖池区大气热源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J].
简茂球 ;
罗会邦 ;
乔云亭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4) :355-364
[5]   青藏高原雨季的降水特征与东亚夏季风爆发 [J].
巩远发 ;
纪立人 ;
段廷扬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4, (03) :313-322
[6]   1998年青藏高原降水特征及大气LFO对长江流域低频降水的影响 [J].
徐国强 ;
朱乾根 ;
白虎志 .
气象科学, 2003, (03) :282-291
[7]   青藏高原对流云团东移发展的不稳定特征 [J].
卓嘎 ;
徐祥德 ;
陈联寿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4) :448-456
[8]   青藏高原夏季TBB场与水汽分布关系的初步研究 [J].
江吉喜 ;
范梅珠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2, (01) :20-24
[9]   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低频降水分布和传播特征 [J].
徐国强 ;
朱乾根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0, (04) :476-486
[10]   1998年青藏高原大气低频振荡的结构特征分析 [J].
徐国强 ;
朱乾根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0, (04) :50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