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组培中鳞片处理及其颜色变化与鳞茎形成的关系

被引:13
作者
王爱勤
何龙飞
温庆兰
林鉴钊
机构
[1] 广西大学农学院
[2] 广西大学农学院 南宁
[3] 南宁
关键词
百合; 组织培养; 外植体; 切割方式; 鳞茎;
D O I
10.16420/j.issn.0513-353x.2004.01.033
中图分类号
S682.2 [球根花卉类];
学科分类号
090706 ;
摘要
研究了百合鳞片发育程度、切割段数、形态及生理变化、培养基的P和K含量与鳞茎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 :取中层鳞片、每片横切 6段的繁殖系数最高 ,基部鳞片结鳞茎数最多 ,且鳞茎发生最早。鳞片由基部向顶部繁殖系数递减。培养过程中鳞片颜色和形态变化依次为乳白色、浅黄、浅紫色、绿紫、鳞片干枯、鳞茎增大 ,鳞片由浅黄变为绿紫色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增加 ,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适当增加培养基中P、K的含量可提高鳞茎形成的数量和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1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百合试管苗的移栽对比试验 [J].
王爱勤 ;
何龙飞 ;
周琼 ;
盛玉萍 .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1999, (03) :3-5
[2]   百合鳞片细胞形态发生中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J].
屈姝存 ;
刘选明 ;
周朴华 ;
卢向阳 ;
罗泽民 .
生命科学研究, 1998, (04) :3-5
[3]   百合试管结鳞茎的研究 [J].
王爱勤 ;
周歧伟 ;
何龙飞 ;
许鸿源 ;
杨美纯 .
广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1) :71-75
[4]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等 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