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土地经营规模研究——以无锡、保定为例

被引:7
作者
朱文强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农业; 家庭经营; 适度规模经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本文以无锡、保定农村经济调查资料为例,说明农业土地经营小型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人民公社对土地曾实行了大规模经营,由于诸多弊端,导致了农业生产的低效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中国农村重新回到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方式,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近年来,在无锡、保定地区,随着农民大规模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并将土地转包给种田大户、村集体或工商企业,从而出现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喜人现象。但是,这种较高成本的农业现代化只能是少数经济发达地区才能做到的事情。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国村庄经济.[M].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无保”调查课题组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2]  
锡山市农业现代化道路探索.[M].吴耀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3]  
无锡年鉴.[M].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