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宜昌市1978~1999年居民死因流行病学特征及减寿分析
被引:6
作者:
董美阶
程德明
董学平
机构:
[1] 宜昌市卫生局
[2] 宜昌市卫生防疫站流行病科
[3] 宜昌市卫生防疫站流行病科 湖北
来源:
关键词:
居民死因;
流行特征;
减寿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 研究宜昌市居民病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减寿水平。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 ,分析评判居民病伤死因构成及减寿损失之间的逻辑效应关系。结果 1978~ 1999年宜昌市城区居民前 5位主要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其中 :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达191 60 / 10万 ,在居民病伤死因中所占位置始终是第 1位。男性循环系统疾病平均年死亡率为 179 92 / 10万 ,女性为2 0 4 64/ 10万 ,女性高于男性。②恶性肿瘤一直居死亡原因第 2位 ,年均死亡率为 85 62 / 10万 ,男性 10 5 44/ 10万高于女性 63 48/ 10万。③损伤与中毒总死亡率由 1978年的 71 3 5/ 10万下降至 1999年的 45 2 0 / 10万。但仍占居民病伤总死亡率的第 3位。损伤与中毒死亡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淹死和自杀。减寿损失损伤与中毒最高占 17 80‰ ;肿瘤次之占 10 70‰。结论 居民病伤死因顺位及构成已发生了明显改变 ,由循环系病取代传染病成为第 1位死因 ,死亡年龄日趋老年化 ,应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的力度 ;另外面对伤害的减寿率居高不下的现实 ,应引起有关部门对青少年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2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