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35
作者
谢淑云
王臻
杨仕贵
董红军
施南峰
卢亦愚
机构
[1]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慈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登革热; 流行病学; 预防控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分析浙江省2004年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确定病例定义进行回顾性病例搜索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疑似病例血清进行登革热抗体检测,用C6/36细胞对急性期病人血清进行病毒分离,以荧光定量RT-PCR方法鉴定。用布雷图指数(BI)法进行蚊蚴密度调查。结果本次疫情流行历时85d,共发病83例,登革热抗体阳性68例,并分离到登革Ⅰ型病毒8株。病例主要集中在某镇的城镇所在地。男性29例,女性54例,发病年龄最小7岁,最大76岁,以20~60岁占78.31%。疫情发生时疫区布雷图指数高达326。经采取以快速杀灭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发现疫情10d后未再出现新发病例。结论本次疫情是由登革Ⅰ型病毒引起。媒介伊蚊大量繁殖,传染源输入是引起此次登革热流行的主要因素。早期病例被误诊,传染源未被及时发现是导致疾病传播的重要原因。迅速灭蚊和消除伊蚊孳生地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有必要加强输入病例监测和蚊媒控制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353 / 35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流行与防制
    张文元
    杨亚冬
    何浙生
    [J]. 现代医药卫生, 2005, (03) : 301 - 302
  • [2] 一起疑似伤寒实为登革热爆发流行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王鸣
    周端华
    陈小霜
    高阳
    龚玉娇
    吴新伟
    李泽荣
    刘于飞
    狄飚
    秦鹏哲
    [J]. 热带医学杂志, 2004, (05) : 549 - 552
  • [3] 中山市登革热的流行特征分析
    李桂娇
    古有婵
    吴宝燕
    谈晔
    [J]. 疾病控制杂志, 2004, (05) : 396 - 398
  • [4] 武汉地区首次发生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调查
    王夏
    罗同勇
    周旺
    彭劲松
    周璇
    刘亚民
    代生辉
    魏善波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10) : 74 - 74
  • [5]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国际会议简介
    张海林
    [J].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1, (02) : 73 - 76
  • [6] 登革热的病因、流行特征和防制[J]. 蒋音,张占卿,巫善明.世界感染杂志. 2004 (06)
  • [7] 登革热防治手册[M]. 中国标准出版社 , 罗会明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