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败型水稻雄性不育隐性恢复基因及其在育种实践中的意义

被引:14
作者
雷捷成
机构
[1] 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
关键词
恢复基因; 转育; 复等位基因; 野败型水稻; 育种实践; 不育系; 雄性不育; 败育; 花粉育性; 回交; 强恢复系; 花粉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根据国内有些学者近年的研究认为:野败型水稻雄性不育性的恢复和保持是二对基因控制的。但也有的认为是一对基因控制的。上述论点都有一定的试验依据,能解释一定的遗传现象。对“三系”选育,特别是对恢复系的选育有指导作用。但是这些论点不能完全解释在不育系转育回交过程中出现的逐代恢复现象。笔者设想还有第三种基因(暂称为隐性恢复基因r)。由于它们的存在给不育系(实质是保持系)的选育带来许多麻烦。本文根据十年的育种实践,探讨隐性恢复基因及其在育种实践中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1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杂交水稻的一些遗传与育种问题 [J].
高明尉 .
浙江农业科学, 1980, (05) :235-239
[2]   水稻V41不育系的选育及其利用 [J].
陈圣祥 ;
雷捷成 ;
陈金模 ;
林亨芳 ;
杨聚宝 .
福建农业科技, 1979, (03)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