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隧道CRD法穿越含水软弱层沉降变形控制

被引:31
作者
梁巍 [1 ]
黄明利 [2 ]
机构
[1]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 北京交通大学
关键词
海底隧道; 交叉中隔壁(CRD)法; 沉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U455.49 [不良地质、水下隧道施工辅助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14 ; 081406 ;
摘要
正在施工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两端陆域段采用CRD法长距离穿越含水软弱层,为保证施工安全快速的通过,施工中通过差分软件计算分析及结合现场监控量测数据,探讨CRD法隧道拱顶下沉量及其在各个导坑开挖过程中的分配比例以及导坑施工顺序对沉降的影响。计算及现场量测结果都表明,CRD1开挖产生的拱顶沉降所占整体沉降的比例约为40%,拱顶下沉通常为最后收于一稳定值的台阶状上升曲线,初期支护全封闭后,结构整体仍有一定量的下沉,一般小于10%,尽快闭合仰拱对减小拱顶下沉有很大帮助。施工时应控制施工进尺,相邻导坑间距不大于10~15m,并尽早设置临时仰拱,使支护结构成环。
引用
收藏
页码:3738 / 37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M]. 安徽教育出版社 , 王梦恕著, 2005
[2]  
隧道工[M]. 中国铁道出版社 ,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组织编写, 1995
[3]  
厦门翔安隧道工程第三方施工监控量测阶段报告. 王明年. .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