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陡坡耕地“大横坡+小顺坡”耕作模式

被引:10
作者
严冬春 [1 ,2 ]
龙翼 [1 ]
史忠林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环境演变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大横坡+小顺坡”; 坡耕地; 耕作模式; 长江上游;
D O I
10.14123/j.cnki.swcc.2010.10.004
中图分类号
S157.4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长江上游量大面广的陡坡耕地,既是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区域粮食自给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补充。长期以来,长江上游坡耕地耕作粗放,土地产出率与劳动生产率低下,抵御干旱与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水土流失严重。基于对当地农民现有耕作习惯的调查,介绍了"大横坡+小顺坡"耕作模式的结构,并对该模式具体的功能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小顺坡坡长随意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
引用
收藏
页码:8 / 9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长江流域坡耕地治理探讨 [J].
胡玉法 .
人民长江, 2009, 40 (08) :72-75
[2]   长江流域陡坡耕地持续利用研究 [J].
刘新卫 ;
张定祥 .
人民长江, 2004, (11) :7-10+61
[3]   四川省坡耕地资源及其治理对策 [J].
张丽萍 ;
朱钟麟 ;
邓良基 .
水土保持通报, 2004, (03) :47-49
[4]   不同尺度条件下的土壤侵蚀实验监测及模型研究 [J].
唐政洪 ;
蔡强国 ;
许峰 ;
朱远达 .
水科学进展, 2002, (06) :781-787
[5]   影响降雨击溅侵蚀过程的多元回归正交试验研究 [J].
蔡强国 ;
陈浩 .
地理研究, 1989, (04) :28-36
[6]   发生细沟侵蚀的临界坡长与坡度 [J].
郑粉莉 .
中国水土保持, 1989, (08) :25-26
[7]   细沟发育及侵蚀特征初步研究 [J].
王贵平 ;
白迎平 ;
贾志军 ;
卫中平 ;
李俊义 .
中国水土保持, 1988, (05) :15-18
[8]   杏子河流域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J].
唐克丽 ;
郑世清 ;
席道勤 ;
孙清芳 ;
刘炳武 .
水土保持通报, 1983, (05) :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