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收获指数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13
作者
薛香 [1 ]
吴玉娥 [1 ]
郭文婵 [2 ]
机构
[1] 河南科技学院
[2] 新乡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关键词
小麦; 收获指数; 农艺性状; 相关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8个小麦品种(系)和16个杂交组合的F1,对小麦收获指数与其他农艺形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收获指数的广义遗传力较低,在群体中的变异系数较小,与单株产量、穗粒重、穗粒数、结实小穗的遗传正相关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在品种选育上,在早代通过选择大穗、大粒的类型间接改良收获指数是有效的,而通过单纯选择高秆、穗长、改良穗下节长增加收获指数存在一定难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作物收获指数的研究进展 [J].
潘晓华 ;
邓强辉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1) :1-5
[2]   通径分析的SAS实现方法 [J].
任红松 ;
吕新 ;
曹连莆 ;
袁继勇 .
计算机与农业综合版., 2003, (04) :17-19
[3]   通径分析法在腰果播种中的应用——兼论通径分析的SAS实施 [J].
林德光 .
热带作物学报, 2001, (03) :34-39
[4]   小麦超高产紧凑型新品种的选育 [J].
杨兆生,许红霞,梁文科 .
麦类作物学报, 1996, (02) :17-18
[5]   小麦收获指数的改良 [J].
许为钢 ;
胡琳 .
麦类作物学报, 1994, (06) :51-53
[6]  
农业试验统计[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莫惠栋著, 1992
[7]  
作物数量遗传[M]. 农业出版社 , 刘来福 编著,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