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极端困难立地植被综合恢复技术研究
被引:24
作者:
王兵
[1
]
赵广东
[1
]
苏铁成
[2
]
李刚
[2
]
白秀兰
[1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2] 抚顺矿务局林业处
来源:
关键词:
极端困难立地;
植被恢复;
土壤性质;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6.01.037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因此煤矸石山废弃地极端困难立地的植被恢复问题成了今后造林的主要任务。为了筛选出适合煤矸石山废弃地的造林树种和复垦措施,在辽宁省抚顺市,研究了不同植物在煤矸石山造林成活率、土壤化学性质随复垦年限的变化,以及复垦措施对土壤化学性质和植物胸径、树高年净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在煤矸石山废弃地的成活率在21%85%之间,其中白榆和沙打旺的成活率分别为81%和85%,而小叶杨、刺槐、栾树的成活率均在70%左右;(2)植被能明显提高煤矸石山废弃地不同土层的有机质、全N、P2O5含量,但提高程度随土层深度、养分种类和复垦年限的不同而不同;(3)在同一土层,生物复合肥料、菌剂和保水剂均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p<0.01),并显著降低土壤P2O5含量(p<0.01);只有保水剂可引起土壤全K含量的明显升高;(4)生物复合肥料、菌剂和保水剂均显著提高白榆、小叶杨、刺槐、栾树树高和胸径的年净生长量,但保水剂的提高程度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54+180
+180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