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所产红豆草种子的种传真菌

被引:5
作者
梁玉珐
刘若
薛福祥
朱琳
李启文
杨正祥
才老
田旭文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
[2] 甘肃农业大学 兰州
[3] 兰州
关键词
红豆草; 真菌污染; 驴食豆; 豆科牧草; 种子; 繁殖器官; 种传真菌; 甘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86~1987年间,在实验室内和田间小区中检验了甘肃4个地区所产红豆草种样。共检出15个真菌种或属,即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红豆草壳二孢(Ascochyta onobrychidis)、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多主枝孢(Cladosporium herbarum)、镰孢(Fusarium spp)、束状匍柄霉(Stemphylium sarciniiforme)、红豆草单胞锈(Uromyces onobrychidis)、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曲霉(Aspergillus spp)、青霉(Penicillium spp)、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毛壳(Chaetomium spp)、粉红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和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 sp)。当地流行的大多数病原真菌均可借种子传播,并可穿透荚皮和种皮,升汞只能杀灭种子表面附着的真菌,而不能消灭子叶和胚内存在的真菌。较干燥地区所产种样的发芽率和健苗率显著高于较湿润地区所产种样的数据,而种子的真菌污染率与发芽率呈负相关。因此,作者们建议种子生产基地应建在较千燥地区,以使所产种子品质良好。荚果发芽率总是比种子的低得多,而其真菌污染率远比种子的高。当前的播种全荚果的习惯,似应改为播种去荚皮的种子。
引用
收藏
页码:5 / 9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