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强度及其变化——基于截面数据定量分析的初步推断

被引:35
作者
吴殿廷 [1 ]
吴昊 [2 ]
姜晔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单位GDP二氧化碳量;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的双重挑战使碳排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以世界112个独立经济体截面数据为依据,利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人均碳排放、单位GDP碳排放与人均收入、城市化率、工业化率和服务业比例等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优选模型,概括总结出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强度关系的四阶段、五类型模式。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碳排放强度存在长期收敛趋势。当前减少碳排放的关键在于发达经济体努力减少其奢侈性消费并对低收入经济体提供技术援助,特别是能源技术和高新技术援助;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地区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能源结构,加快技术改造,淘汰传统落后的生产工艺;优化聚落布局,建设紧凑型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碳排放的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579 / 58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基于能源消费的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碳足迹 [J].
赵荣钦 ;
黄贤金 .
地理研究, 2010, 29 (09) :1639-1649
[2]   一次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 [J].
郭义强 ;
郑景云 ;
葛全胜 .
地理研究, 2010, 29 (06) :1027-1036
[3]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初步研究 [J].
刘卫东 ;
张雷 ;
王礼茂 ;
赵建安 ;
马丽 ;
唐志鹏 ;
高菠阳 ;
余金艳 .
地理研究, 2010, 29 (05) :778-788
[4]  
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大地先生访谈录[J]. 张菁.综合运输. 2010(02)
[5]   低碳经济·新危机·新市场·新博弈 [J].
石齐平 .
中外管理, 2010, (02) :93-93
[6]   中国学者哥本哈根纵论“碳公平” [J].
潘家华 ;
罗勇 ;
叶谦 ;
王谋 ;
张永生 .
中国经济周刊, 2009, (50) :34-35
[7]   兑现减排承诺 力促低碳经济发展 [J].
李晓力 .
科学与管理, 2009, (06) :22-23
[8]   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碳税减排政策设计 [J].
李齐云 ;
商凯 .
财政研究, 2009, (10) :41-44
[9]   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J].
王琛 .
管理观察, 2009, (09) :149-150
[10]   中国省级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J].
邹秀萍 ;
陈劭锋 ;
宁淼 ;
刘扬 .
生态经济, 2009, (03) :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