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土法炼锌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及防治对策

被引:2
作者
吴桂容 [1 ,2 ]
敖子强 [1 ]
林文杰 [3 ]
于俊义 [1 ]
黄永 [1 ]
江山 [1 ]
机构
[1]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贺州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系
[3]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
关键词
水土流失; 重金属固定; 植被恢复; 先锋植物;
D O I
10.15889/j.issn.1002-1302.2010.06.046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通过对土法炼锌区的土壤、废渣、植物、地表水和沉积物进行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发现土法炼锌区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含有SO2和重金属的废气导致植被严重破坏、土壤裸露造成的;水土流失同时导致了重金属的迁移扩散,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可溶态比重大,而废渣中重金属可溶态比重小,主要随废渣一起流失。减少土法炼锌区水土流失的主要途径是恢复植被和利用工程措施将废渣固定。对于污染土壤来说限制因子是土壤pH值低,可溶态重金属比重大,主要对策是增加土壤的pH值,选择耐酸性和耐重金属的树种恢复植被;对于废渣来说限制因子是废渣持水保肥能力差,重金属含量高,及废渣本身的结构疏松,主要对策是保持废渣的pH值不降低,利用工程措施将废渣固定,及改变土壤的结构来恢复植被;废渣和污染土壤上的先锋植物醉鱼草(Buddleja lindleyana)可作为首选来恢复植被。
引用
收藏
页码:535 / 53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环境污染与生态恢复.[M].黄铭洪等著;.科学出版社.2003,
[2]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鲁如坤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3]   土法炼锌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及其转化 [J].
敖子强 ;
林文杰 ;
严重玲 ;
瞿丽雅 ;
肖唐付 ;
林凯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2) :564-569
[4]   矿山石漠化——与喀斯特石漠化并存的一种石漠化类型 [J].
陈伟华 ;
宋建波 ;
苏孝良 .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7, (05) :39-41+81
[5]   黔西北土法炼锌废弃地植被重建的限制因子 [J].
林文杰 ;
肖唐付 ;
敖子强 ;
邢军 ;
马焕成 ;
胡庭兴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3) :631-635
[6]   影响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盐分化学性质要素及其强度研究 [J].
刘广明 ;
杨劲松 ;
姚荣江 .
土壤学报, 2005, (02) :247-252
[7]   西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空间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 [J].
刘世全 ;
蒲王琳 ;
张世熔 ;
王昌全 ;
邓良基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5) :1-5
[8]   炼锌固体废渣中重金属(Pb、Zn)的存在状态及环境影响 [J].
吴攀 ;
刘丛强 ;
杨元根 ;
张国平 .
地球化学, 2003, (02) :139-145
[9]   替代黑麦幼苗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研究 [J].
孟昭福 ;
张增强 ;
薛澄泽 ;
唐新保 .
农业环境保护, 2001, (05) :337-340
[10]   Evaluation of major constraints to revegetation of lead/zinc mine tailings using bioassay techniques [J].
Ye, ZH ;
Shu, WS ;
Zhang, ZQ ;
Lan, CY ;
Wong, MH .
CHEMOSPHERE, 2002, 47 (10) :110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