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氖气介质阻挡放电研究

被引:14
作者
冉俊霞 [1 ,2 ]
罗海云 [1 ]
王新新 [1 ]
机构
[1]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DBD); 大气压辉光放电; 汤森放电; 气体放电; 种子电子; 首次击穿;
D O I
10.13336/j.1003-6520.hve.2011.06.006
中图分类号
O461 [气体放电(气体导电)];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加深对大气压氖气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认识,使用电特性测量、高速摄影的手段研究了平板结构大气压氖气介质阻挡放电的击穿电压、放电模式及其演化过程等。实验结果表明,在2~8mm大气压氖气中可很容易地实现均匀放电,并且其放电模式为辉光放电。相比同样条件下的氦气放电,氖气放电的电流密度略小、电流脉冲的半高宽较大。同时测量并比较了气隙的首次击穿与稳态击穿的差异,发现气隙的首次击穿电压较大、击穿时刻偏迟,并基于种子电子的作用对此做出了解释。利用ICCD高速相机拍摄了时间分辨的放电图像,侧面放电图像显示了汤森放电向辉光放电的演化过程,这与氦气放电非常相似,主要的差异在于氖气辉光放电中未观察到明显的等离子体正柱区;底面拍摄的放电图像显示了与氦气放电十分类似的径向发展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486 / 149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Characterizing uniform discharge in atmospheric helium by numerical modelling[J]. 吕博,王新新,罗海云,梁卓.Chinese Physics B. 2009(02)
[2]   介质阻挡放电及其应用 [J].
王新新 .
高电压技术, 2009, 34 (01) :1-11
[3]   大气压氦气介质阻挡放电的二维演化过程 [J].
梁卓 ;
罗海云 ;
王新新 ;
吕博 ;
关志成 ;
王黎明 .
高电压技术, 2008, (02) :377-381
[4]  
高电压工程[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梁曦东等编著, 2003
[5]   On the regime transitions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an atmospheric pressure dielectric barrier glow discharge [J].
Martens, T. ;
Brok, W. J. M. ;
van Dijk, J. ;
Bogaerts, A. .
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 2009, 42 (12)
[6]  
Numerical modeling of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in neon[J] . J. Jánsky,D. Trunec.Czechoslovak Journal of Physics . 2006 (2)
[7]  
Dielectric-Barrier Discharges: Their History, Discharge Physics,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J] . Ulrich Kogelschatz.Plasma Chemistry and Plasma Processing . 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