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地区早前寒武纪主要地质事件与陆壳演化

被引:54
作者
庄育勋
王新社
徐洪林
任志康
张富中
张锡明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山东省地质矿产局地质一大队
关键词
泰山,早前寒武纪,陆壳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8 [区域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工作,建立了鲁西泰山地区地质演化框架:晚太古代早期表壳岩形成(2840~2820Ma);晚太古代早期望府山期英云闪长岩侵位和高角闪岩相变质变形改造(>2700Ma);晚太古代晚期绿岩建造形成和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变形改造(2700~2600Ma);晚太古代晚期大众桥期基性-中酸性岩侵位(2560~2530Ma);晚太古代晚期傲徕山期二长花岗岩侵位(2560~2514Ma);早元古代初期中天门期中性-中酸性岩侵位(2519~2490Ma);早元古代初期摩天岭期二长花岗岩侵位(2490Ma)和早元古代晚期红门期辉绿岩侵位(2100~1800Ma)。晚太古代早期变质表壳岩和望府山期英云闪长岩在高角闪岩相变质和强烈的变形作用改造下,形成北东向展布的似层状岩系,此阶段称为晚太古代早期阜平期前绿岩陆壳形成和改造阶段(>2700Ma);晚太古代晚期绿岩建造,大众桥期、傲徕山期深成侵入岩系呈北西向展布,且经历低角闪岩相-绿片岩相变质和塑性、韧性变形作用改造,此阶段称为晚太古代晚期陆壳增生和克拉通化阶段(2700~2500±20Ma);在早元古代深成侵入岩系沿北西向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3+45-56+58-59
页数:1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