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城市化及其测度理论体系

被引:5
作者
白先春 [1 ]
凌亢 [2 ]
郭存芝 [3 ]
机构
[1]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统计系
[2] 南京财经大学
[3]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关键词
城市化; 理论体系; 和谐城市;
D O I
10.13239/j.bjsshkxy.cswt.2008.11.013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C912.81 [城市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1204 ; 083304 ;
摘要
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增长,推动整个社会走向和谐。通过对和谐与和谐社会的理解,充分挖掘和谐城市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发展特征,并通过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以及三者的有机统一体——和谐度来衡量城市化的和谐发展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警度——以南京为例 [J].
苏振民 ;
林炳耀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3) :103-106
[2]   江苏城市化:现状、问题与对策 [J].
白先春 ;
朱龙杰 .
江淮论坛, 2005, (05) :50-54
[3]   对和谐社会和社会和谐的理论思考 [J].
刘钰 ;
徐锦贤 .
江海学刊, 2005, (04) :24-29
[4]   辩证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理念 [J].
李忠杰 .
教学与研究, 2005, (06) :5-9
[5]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J].
李东才 ;
陈丽 .
云南社会科学, 2005, (03) :16-18+23
[6]   构建和谐社会与完善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 [J].
何刚 ;
张力 .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5, (02) :42-44
[7]   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 [J].
刘胜康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2) :88-94
[8]   对城市化的再认识及推进城市化的若干设想 [J].
杨伟民 .
宏观经济研究, 2005, (04) :9-14
[9]   和谐社会构想的伦理学探讨 [J].
刘小敏 .
理论学刊, 2005, (04) :46-51+128
[10]   “和谐社会”浅说 [J].
邓伟志 .
开放导报, 2005, (02) :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