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瓮长水
潘小燕
王军
王刚
于增志
毕胜
徐军
机构
[1] 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关键词
偏瘫/康复; 臂; 功能恢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是近年来针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一种新的康复训练技术,观察其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9/2005-04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3例,所有患者符合以下条件:①脑卒中病程在1~6个月。②穿戴强制性装置后要有足够的平衡和安全能力。③手腕能主动背伸至少20°,除拇指外,至少有其他两指背伸10°。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前的2周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基线测量,然后进行为期2周的以患侧上肢和双上肢组合的神经发育技术为主的常规的康复训练,最后进行连续12d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期间要求患者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来限制健侧肢体动作,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同时接受行为再塑的技巧训练,密集地训练患侧肢体活动,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连续两周共10个工作日。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前2周、治疗前和治疗12d后用上肢功能测验(满分99分,分数越高,功能越好)和简易上肢机能检查(分数越高,功能越好)来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并用效应值来比较常规康复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前后差异的大小(0.2即表示疗效轻微,0.4~0.6为中等疗效;≥0.80为疗效显著)。结果:13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常规康复治疗前后比较:上肢功能测验平均提高(5.3±5.1)分,效应值为0.41;简易上肢机能检查平均提高(2.9±6.0)分,效应值为0.13。②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前后比较:上肢功能测验平均提高(25.3±14.0)分,效应值为1.59;简易上肢机能检查平均提高(24.3±15.6)分,效应值为1.03。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疗法是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短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疗法介入,可以显著促进患侧上肢功能多方面的改善,减缓恢复平台期的出现,效果优于常规训练。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J].
张琳瑛 .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34) :7768-7769
[2]   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偏瘫中的应用研究 [J].
毕胜 ;
马林 ;
瓮长水 ;
李德军 ;
谢远见 ;
秦茵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3, (12) :16-20
[3]   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的康复评定 [J].
纪树荣 ;
刘璇 .
现代康复, 2000, (04) :489-491
[4]  
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缪鸿石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