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对大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被引:27
作者
孙君志 [1 ]
王东辉 [2 ]
王纯 [1 ]
董柔 [1 ]
苏全生 [1 ]
机构
[1]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
[2] 西南科技大学体育部
关键词
肌; 骨骼/损伤; 运动活动;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87 [运动医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6 ;
摘要
目的:观察大鼠在不同运动强度一次性跑台运动后骨骼肌结构的变化情况,以及在运动后不同时相点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3在成都体育学院动物实验室及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完成。选择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8),中等运动负荷量组(n=32),高运动负荷量组(n=32);中等运动负荷量组、高运动负荷量组又分为运动后即刻,24,48,72h4个时相点,各时相点8只。中等运动负荷量组、高运动负荷量组都进行一次性跑台运动,其中中等运动负荷量组速度15~16m/min,坡度为0°,运动60min;高运动负荷量组速度19~21m/min,坡度为-16°,运动90min。运动后取股动脉血,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并进行比目鱼肌电镜和光镜观察。结果:纳入动物7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中等运动负荷量组、高运动负荷量组大鼠运动后骨骼肌纤维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其变化以运动后24h较为严重,中等运动负荷量组出现的变化较高运动负荷量组轻微。②中等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即刻,24,48h及高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即刻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水平较运动前显著增高[分别为(12.0±2.6),(13.1±2.6),(17.6±2.5),(12.0±2.1),(9.1±1.2)U/mL,P<0.01],中等运动负荷量组峰值出现在48h,高运动负荷量组出现在运动后即刻,高运动负荷量组在运动后48h和72h都显著低于中等运动负荷量组。③运动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都出现先降后升,中等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即刻,24,48h及高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即刻较运动前显著降低[分别为(1457.0±186.7),(1543.6±298.4),(1423.6±321.7),(1333.6±255.1),(1967.0±220.0)μkat/L,P<0.01],中等运动负荷量组最低值出现在48h,高运动负荷量组最低值出现在运动后即刻。④中等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即刻,24,48h及高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即刻血清丙二醛水平较运动前显著增高,然后降低[分别为(5.9±0.3),(5.5±0.3),(5.4±0.8),(6.2±0.3),(5.4±0.6)μmol/L,P<0.05],两组均在运动后即刻出现峰值,高运动负荷量组各时相显著高于中等运动负荷量组同时相。结论:①高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超微结构的损伤较中等强度组明显严重,且损伤较严重的时相出现在运动后24h左右,可能为离心运动致机械损伤和运动强度及持续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②总抗氧化能力作为反映机体内总的抗氧化能力的重要指标,克服了单一的抗氧化指标难以全面反映组织抗氧化能力的不足,将此指标用于运动性疲劳研究,有利于更全面评价机体抗氧化系统的综合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下坡跑训练对大鼠腓肠肌和比目鱼肌α-肌动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J].
于新凯 ;
左群 ;
陆爱云 ;
田野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1) :47-51
[2]   力竭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自由基代谢及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J].
徐冬青 ;
陈家琦 ;
李静先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9, (03) :27-29+33
[3]   运动性骨骼肌结构、机能变化的机制研究—Ⅱ.力竭运动对线粒体钙代谢水平的影响 [J].
田野 ;
王义润 ;
杨锡让 ;
唐朝枢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3, (01) :31-33
[4]   运动性骨骼肌结构、机能变化的机制研究-Ⅲ、力竭运动对脂质过氧化和ATP代谢的影响 [J].
田野 ;
王义润 ;
杨锡让 ;
唐朝枢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4, (02) :109-1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