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3—17日贵州持续性暴雨的分析

被引:8
作者
唐浩鹏
王芬
金强兵
机构
[1] 黔西南州气象局
关键词
贵州; 持续性暴雨; 低涡切变; 副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E TBB资料、自动站降水资料及1毅伊1毅NCEP再分析资料,对发生在贵州2014年7月13—17日的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持续性暴雨过程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槽、低涡、切变线。13—14日受切变线影响,贵州北部出现了区域性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15—17日受副高和低涡切变的共同影响,贵州中部及西南部出现了暴雨天气。暴雨发生时整个贵州中西部低层有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水汽辐合强度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辐合中心西南压,暴雨站发生强降水的时候,低层的正涡度均增大,中低层为垂直速度的负值区,高层为散度正值区,暴雨中心位于暖湿不稳定层结中,低层有冷空气向南侵入,促使其南侧的暖湿气流被迫抬升,这些条件都为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FY-2E TBB资料显示,降水主要出现在中部冷云区及梯度大值区,TBB的大小与雨强并没有非常好的负相关关系,TBB的变化梯度与雨强有更好的对应关系,梯度越大则对应的雨强就越大。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北疆北部2次区域性暴雨的中尺度环境场分析 [J].
庄晓翠 ;
李健丽 ;
李博渊 ;
张林梅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4, 8 (06) :23-30
[2]   2013年南疆两场罕见暴雨落区和强度的对比分析附视频 [J].
张俊兰 ;
魏荣庆 ;
杨柳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4, (05) :1-9
[3]   松嫩平原西部局地暴雨天气成因分析 [J].
赵玲 ;
李树岭 ;
吴岩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4, 8 (04) :47-53
[4]   “7·28”渭河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附视频 [J].
张淑敏 ;
淡会星 ;
吴宁 ;
赵静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4, (01) :1-5
[5]   贵州望谟初夏暴雨环境场和物理量场合成分析 [J].
杜小玲 ;
杨静 ;
彭芳 ;
许可 .
高原气象, 2013, 32 (05) :1400-1413
[6]   海南2008年秋季持续性暴雨过程的物理机制分析 [J].
马学款 ;
符娇兰 ;
曹殿斌 .
气象, 2012, 38 (07) :795-803
[7]   一次华南西部低涡切变特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
黄明策 ;
李江南 ;
农孟松 ;
黄嘉宏 .
气象学报, 2010, 68 (05) :748-762
[8]   黔西南一次中尺度暴雨的数值模拟诊断研究 [J].
乔林 ;
陈涛 ;
路秀娟 .
大气科学, 2009, 33 (03) :537-550
[9]   近50年我国持续性暴雨的统计分析及其大尺度环流背景 [J].
鲍名 .
大气科学, 2007, (05) :779-792
[10]   贵州省一次连续性暴雨—大暴雨过程分析 [J].
王安林 ;
何春燕 ;
冯晓芬 .
贵州气象, 2007, (04) :22-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