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a三工河流域耕地利用动态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12
作者
唐宏 [1 ,2 ]
张新焕 [1 ]
杨德刚 [1 ]
陈大波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耕地利用; 动态变化; 驱动力; 灰色关联分析; 三工河流域;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1.05.020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近60 a耕地利用相关数据,从耕地规模、结构和效益分析三工河流域耕地利用动态变化,并利用回归模型和灰色关联方法对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三工河流域耕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人均耕地则趋于下降;种植业结构变化趋势与全疆吻合,由以粮食为主向粮食、经济作物并重转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趋于上升,单位面积耕地产值也持续上升,耕地产值效益相对指数波动较大,整体耕地利用效益低于全疆平均水平。(2)人口增长及人口增长所造成的粮食需求增加是导致耕地面积增加的根本原因,但政策因素也不容忽视;人口密度是影响耕地利用效益最主要的驱动因子,种植业产值、从业人员数、农业机械总动力、非农人口比重等与单位面积耕地产值为较强关联,粮经播种面积比的关联度最低。
引用
收藏
页码:843 / 85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1]  
CHANGES IN AGRICULTURAL LAND USE IN CHINA: 1981–2000.[J].Xiubin LI;Xiuhong WANG.Asian Geographer.2003, 1-2
[12]  
中国耕地撂荒问题研究.[M].谭术魁; 著.科学出版社.2004,
[13]  
数学建模.[M].梁国业;廖健平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14]  
绿洲可持续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M].马彦琳著;.海洋出版社.2003,
[15]   1980年以来中国农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 [J].
刘成武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06, (02) :139-145
[16]   基于生产成本的中国农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特征 [J].
刘成武 ;
李秀彬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1) :9-15
[17]   区域农地利用变化强度及其驱动机制研究——以原锡山市为例 [J].
周青 ;
黄贤金 ;
濮励杰 ;
李宪文 ;
周峰 ;
不详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3, (06) :535-540
[18]   水盐动态与土地利用变化相互作用的分析 [J].
顾峰雪 ;
张远东 ;
潘晓玲 ;
初雨 ;
师庆东 .
地理学报, 2003, (06) :845-853
[19]   关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方法的讨论 [J].
朱会义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03, (05) :643-650
[20]   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检讨及近期耕地调控思路 [J].
谭术魁 ;
彭补拙 .
经济地理, 2003, (03) :371-374+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