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东缘岷江上游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动态

被引:22
作者
赵常明
陈庆恒
乔永康
潘开文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4] 成都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动态; 亚高山针叶林; 人工恢复; 青藏高原东缘; 岷江上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对不同林龄 (1 0~ 70年 )的人工云杉 (Piceaasperata)林及自然恢复的桦木 (Betulautilisvar.sinensis)林和天然原始冷杉 (Abiesfaxoniana)林的调查研究 ,采用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McIntosh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的均匀度指数、Hurlbert均匀度指数等多样性指数及物种数、个体数和盖度分析了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总体的物种多样性 ,结果发现 :1 )人工云杉林的物种多样性随着林龄的增加逐渐上升 ,林冠郁闭前后上升最快 ,在 50~ 70年间下降 ;其中 :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先上升 ,郁闭后下降 ;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郁闭前下降 ,郁闭后骤然上升 ,后来缓慢下降 ;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在早期阶段很高 ,随着郁闭度的增大而下降 ,郁闭后又缓慢回升。 2 )均匀度的变化幅度不大 ,变化的趋势基本上与物种多样性相反。3)次生桦木林与同林龄的人工云杉林及天然原始林相比 ,原始冷杉林的物种丰富度、群落总体、乔木层、草本层优势度 (Simpson指数和MacIntosh指数 )和多样性 (ShannonWiener指数 )最高 ,灌木层均匀度最低 ;人工云杉林的物种丰富度、优势度、群落总体、乔木层、草本层多样性最低 ,但灌木层的均匀度和多样性最高。4)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与群落盖度特别是乔木层盖度呈负相关 ,影响人工云杉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Magurran,A. E. Ecological Diversity and its Measurement .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