脲酶抑制剂氢醌对大豆结瘤、固氮和木质部溶质氮形态的影响

被引:1
作者
汤树德
徐凤花
隋文志
英瑞竹
王鹏
机构
[1]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密山市
[3] 密山市
关键词
氢醌; 大豆; 结瘤; 固氮活性; 酰脲;
D O I
10.16519/j.cnki.1004-311x.1991.06.008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首次报导了在白浆土和砂壤土上使用氢醌(HQ)抑制土壤脲酶活性,有效地缓解尿素分解产物及其随后的氧化产物对大豆结瘤和固氮活性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1.HQ浓度在40PPM以内对大豆幼苗生长及初生结瘤表现促进作用;进一步提高HQ浓度将使大豆根系生长受阻变态而阻止结瘤。2.HQ(10—50PPM)提高了离体活性大豆根瘤类苗体悬液的耗氧量(79.4—86.1%)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124.7—138.4%)。3.盆栽和田间试验证实,由于HQ缓解了尿素的分解,从而颇大减轻了尿素对大豆结瘤和固氮(乙炔还原活性)的抑制效应;通过大豆木质部中溶质氮形态(酰胺、酰脲和硝酸盐)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大豆植株从根部向地上部运输的氮素形态同土壤氮转化强度和根瘤固氮强度(酰脲相对丰度)之间的紧密联系。4.由于麦秸还田土壤脲酶活性提高,故应提高HQ剂量;与此同时,通过麦秸的“氮因子效应”便能完全解除尿素对大豆结瘤固氮的抑制,并为大豆籽实发育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氮源。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8+41 +41-4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麦秸和氮肥对大豆结瘤固氮和植株氮形态的影响 [J].
吕晓波 ;
汤树德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1989, (01) :9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