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在渤海海域渤东地区的构造特征

被引:38
作者
万桂梅 [1 ,2 ]
汤良杰 [1 ,2 ]
周心怀 [3 ]
余一欣 [1 ,2 ]
陈绪云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2]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关键词
渤东地区; 渤海海域; 郯庐断裂带;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分析郯庐断裂带对渤海海域渤东地区的构造特征、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解释了5条地震剖面,并对其中一条剖面做了平衡恢复。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在渤东地区表现为3个分支,剖面上发育明显的负花状构造、具有走滑性质的正断层、滚动背斜、垒堑构造、断阶构造等,还可见海豚效应现象。平面上深部走滑断层延伸较远,浅层形成大量的雁列式正断层。郯庐断裂古近纪主要以伸展活动为主,且以渐新世东营组沉积期伸展活动最强,上新世—第四纪以走滑活动为主。因此,渤东地区断裂具有分层差异变形特征,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套断层系统:①古近系及其下部的伸展断层系统;②新近系—第四系的走滑断层系统。郯庐断裂的晚期强烈活动促使了油气的晚期成藏。
引用
收藏
页码:342 / 34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郯庐断裂对渤海海域东部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龚再升 ;
蔡东升 ;
张功成 .
石油学报, 2007, (04) :1-10
[2]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及其动力学背景附视频 [J].
朱光 ;
王道轩 ;
刘国生 ;
宋传中 ;
徐嘉炜 ;
牛漫兰 .
地质科学, 2001, (03) :269-278
[3]   郯庐断裂在渤中凹陷的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J].
葛建党 .
海洋石油, 2001, (01) :14-20
[4]   郯庐断裂与渤海海域反转构造及花状构造 [J].
王国纯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8, (05) :1-7
[5]  
40 Ar/ 39 Ar dating of strike-slip motion on the Tan–Lu fault zone, East China[J] . Guang Zhu,Yongsheng Wang,Guosheng Liu,Manlan Niu,Chenglong Xie,Changcheng Li.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 2005 (8)
[6]  
Diffusion creep in the upper mantle: an example from the Tanlu Fault, northeastern China[J] . John V. Ross,Jean-Claude C. Mercier,Yigang Xu.Tectonophysics . 1996 (4)
[7]  
Geological and isotopic constraints on the timing of movement in the Tan-Lu Fault Zone, northeastern China[J] . C.J.N Fletcher,W.R Fitches,C.C Rundle,J.A Evans.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Earth Sciences . 199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