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刑法知识去苏俄化》的作者

被引:13
作者
薛瑞麟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
关键词
犯罪构成; 去苏俄化; 社会危害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断言"苏联的犯罪构成体系是对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体系改造而来",是依靠想象的力量所作出的伪判断;在苏联的犯罪构成体系中并不乏评价要素,也没有将事实要素与评价要素混为一谈,只不过同德国殊路而已;德国与苏联的犯罪构成体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苏联的犯罪构成体系的特点在于便于司法操作,极具实践品格;社会危害性在我国刑法中仍有存在的价值,讨论它不能脱离刑法的规范。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
    陈兴良
    [J]. 政法论坛, 2006, (05) : 20 - 23
  • [2] 苏维埃犯罪构成要件论发展史——以A·H·特拉依宁的理论为中心
    上野达彦
    康树华
    [J]. 国外法学, 1979, (05) : 6 - 13
  • [3] 刑事违法性理论研究.[D].张军.中国政法大学.2007, 07
  • [4] 索洛维约夫哲学.[M].徐凤林; 著.商务印书馆.2007,
  • [5] 法价值哲学导论.[M].杨震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 [6] 俄罗斯向何处去.[M].安启念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7] 犯罪总论问题探索.[M].肖中华等撰稿;赵秉志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
  • [8] 德国刑法教科书.[M].(德)弗兰茨·冯·李斯特(FranzV.Liszt)著;徐久生译;.法律出版社.2000,
  • [9] 法益初论.[M].张明楷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 [10] 斯拉夫文化.[M].刘祖熙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