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盐和铝盐混凝微滤工艺除As(V)的比较研究

被引:23
作者
李晓波
吴水波
顾平
机构
[1]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
关键词
饮用水; 混凝微滤工艺; 除砷; 比较;
D O I
10.13227/j.hjkx.2007.10.009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选择FeCl3和Al2(SO4)3作混凝剂,采用小试规模的混凝微滤膜反应器比较了铁盐和铝盐混凝微滤工艺的除As(V)效果、相关性能指标及适用范围.结果发现,Fe3+投加量为4 mg/L、Al2(SO4)3投加量为50 mg/L时,铁盐和铝盐工艺的除As(V)效果大致相当,均可使水中As(V)的浓度从100μg/L左右降低到10μg/L以下,最低为1.68μg/L.出水浊度均小于0.1 NTU,出水中铁、铝和SO42-浓度均符合饮用水标准.铁盐工艺出水pH值比原水大约高0.5,铝盐工艺处理前后水的pH值基本不变.反应器运行结束静沉24 h后,铁盐工艺浓缩比为1 791,是铝盐工艺的2.54倍,污泥中As(V)的含量也大大高于铝盐工艺,去除同等重量的As(V)所产生的污泥量较铝盐工艺少得多.因此,对于仅有砷超标的饮用水,应优先考虑铁盐工艺.按除氟所需混凝剂数量投加Al2(SO4)3,铝盐工艺即可在去除As(V)的同时去除氟,铁盐工艺则不能去除氟.因此,对于砷和氟均超标的饮用水,可采用铝盐工艺同时去除砷和氟.
引用
收藏
页码:2198 / 220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压力驱动膜技术在饮用水除砷中的应用 [J].
李晓波 ;
胡保安 ;
顾平 .
卫生研究, 2007, (03) :395-398
[2]   多功能高铁酸盐去除饮用水中砷的研究 [J].
苑宝玲 ;
李坤林 ;
邓临莉 ;
张之东 .
环境科学, 2006, (02) :281-284
[3]   乌苏市高砷和高氟水区分布范围与规律的调查分析 [J].
德里木拉提 ;
刘贵安 ;
阿不来提 ;
隋培霞 ;
叶晓静 ;
雷建强 ;
赛力克 ;
李峰 ;
赵勇 .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6, (01) :61-63
[4]   载铁(β-FeOOH)球形棉纤维素吸附剂去除地下水As(Ⅴ)的研究 [J].
郭学军 ;
陈甫华 .
环境科学, 2005, (03) :66-72
[5]   山阴水砷中毒区地下水砷的富集因素分析 [J].
郭华明 ;
王焰新 ;
李永敏 .
环境科学, 2003, (04) :60-67
[6]   新型离子交换纤维去除水中砷酸根离子的研究 [J].
刘瑞霞 ;
王亚雄 ;
汤鸿霄 .
环境科学, 2002, (05) :88-91
[7]  
膜生物反应器中延缓膜污染技术的研究[D]. 张颖.天津大学. 2004
[8]   Modeling As(V) removal in iron oxide impregnated activated carbon columns [J].
Vaughan, Ronald L., Jr. ;
Reed, Brian E. ;
Smith, Edward H.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ASCE, 2007, 133 (01) :121-124
[9]  
A new model (DRARCH) for assessing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to arsenic contamination at basin scale: a case study in Taiyuan basin, northern China[J] . Qinghai Guo,Yanxin Wang,Xubo Gao,Teng Ma.Environmental Geology . 2007 (5)
[10]   Effect of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dosage on retarding membrane fouling in MBR [J].
Ying, Zhao ;
Ping, Gu .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6, 52 (01) :15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