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不育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被引:23
作者
胡锦国
李泽炳
机构
[1] 华中农学院农学系
关键词
不育系; 细胞质; 杂种; 株系; 胞浆; 杂交种; 主基因; 主要基因; 单株; 育性表现; 花粉粒; 恢复系; 雄性不育性; 雄性不育; 不育基因; 配子体不育; 不育株率; 部分不育; 结实率;
D O I
10.13300/j.cnki.hnlkxb.1985.02.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1980——1981年的三个生长季节中,对四种质源的六个不育系及其相应的恢复系配制的杂种F1、F2和BC1等世代的育性表现进行了观察研究。以花粉可育率为主要遗传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野败型珍汕97A,野败型V41A和柳野型珍汕97A等三个不育系属于孢子体不育类型,其雄性不育性受两对连锁的隐性主基因和一些微效多基因与不育细胞质共同控制。由3713个F2单株和301个BC1单株求得这两对主基因之间的交换率为38%。141个F3株系的育性表现证实了上述结论。滇一型徒稻四号A、华梗14A和BT型农进二号A等三个不育系属于配子体不育类型,它们的不育性受一对基因和不育细胞质共同控制。研究还表明与这两种不同细胞质互作的两个不育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水稻雄性不育性遗传分析指标的探讨 [J].
胡锦国 .
华中农学院学报, 1983, (03) :16-21
[2]   野败型杂交籼稻基因型的初步分析 [J].
高明尉 .
遗传学报, 1981, (01) :66-74
[3]   水稻恢复因子的遗传及选育新恢复品种方法的探讨 [J].
王三良 .
湖南农业科技, 1980, (04) :1-4
[4]   籼稻矮秆遗传及其利用 [J].
朱立宏 ;
顾铭洪 ;
薛元龙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0, (02) :1-7
[5]   对我国水稻雄性不育系分类的初步探讨 [J].
李泽炳 .
作物学报, 1980, (01) :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