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传导机制的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分析

被引:2
作者
王晓枫
韩雪
王秉阳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 流动性;
D O I
10.15923/j.cnki.cn22-1382/t.2012.06.023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830 [金融、银行理论];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1201 ; 020204 ;
摘要
将流动性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采用货币流动性、金融机构流动性、银行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的相关数据,通过VAR模型分析不同层次流动性之间的传导机制,比较金融机构流动性和银行流动性在流动性传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结果表明:金融机构流动性和银行流动性对市场流动性有着不同的影响;"宏观流动性→中观流动性→微观流动性"这种"自上而下"的传导机制在短期内是存在的,而长期则不存在;"微观流动性→中观流动性→宏观流动性"这种"自下而上"的传导机制是一直存在的,这两种传导机制同时存在会放大货币政策的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734 / 74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J].
王晓枫 ;
王浩 .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2 (06) :526-533
[2]   流动性、杠杆率与金融稳定 [J].
肖崎 .
金融发展研究, 2010, (10) :9-14
[3]   美国次贷危机的流动性传导机制的金融分析 [J].
易宪容 ;
王国刚 .
金融研究, 2010, (05) :41-57
[4]   流动性传导路径研究——对中国的实证 [J].
秦洋 ;
刘传哲 .
中国市场, 2009, (35) :76-78+91
[5]   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 [J].
巴曙松 .
中国金融, 2009, (14) :24-25
[6]   金融危机管理中的货币政策操作——美联储的若干工具创新及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J].
彭兴韵 .
金融研究, 2009, (04) :20-35
[7]   通胀预期、流动性过剩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性质 [J].
杨继生 .
经济研究, 2009, 44 (01) :106-117
[8]   流动性的度量及其与资产价格的关系 [J].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 ;
梁东擎 .
金融研究, 2008, (09) :44-55
[9]   界定流动性的三个层次 [J].
夏斌 .
中国外汇, 2008, (01) :34-34
[10]   流动性过剩与货币调控 [J].
钱小安 .
金融研究, 2007, (08) :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