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在农田溪流生态系统中的动态变化

被引:26
作者
毛战坡
尹澄清
王雨春
付强
方杨
汪海波
白颖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合肥市环境监测站
关键词
释放; 持留; 养分; 空间动态; 溪流形态; 生态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 [一般性问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氮是地表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 ,河流系统是氮输出的主要运移通道 ,养分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持留和趋向控制着污染物的输出。以巢湖流域一个受人为活动严重影响的农田源头溪流——六岔河为研究对象 (包括 4个渠道型、1个水塘型和 3个河口型断面 ,对应长度分别为 1 .3km、0 .1 5 km和0 .36km) ,设置 9个监测点研究总氮 ( TN)、硝酸盐 ( NO3- N)、氨态氮 ( NH+4 - N)和总悬浮物 ( TSS)在溪流生态系统中的持留 ,评价人为严重干扰下的农田溪流生态系统在非点源污染物运移中的生态功能。结果表明 :TN、NO3- N、NH+4 - N和 TSS在溪流中的持留、释放受溪流的河流形态影响 ,水塘型和河口型断面是污染物持留的主要区域 ;TN、NO3- N、NH+4 - N和 TSS在水塘型和河口型断面内的持留量分别占溪流持留量(基流、径流持留量的和 )的 61 %、47%、75 %和 5 6%。降雨 -径流过程中发生的持留是污染物持留的主要部分 ,TN、NO3- N、NH+4 - N和 TSS的持留量分别占溪流持留量的 93%、97%、89%和 96% ;渠道型断面是溪流最主要的内在污染源 ,污染物释放量占溪流释放量的 90 %以上 ;受水塘型断面出口处的水坝影响 ,位于水塘前的渠道型断面在基流和降雨 -径流过程中均有效地持留污染物 ,而其余渠道型断面在不同水文条件下呈现出
引用
收藏
页码:2614 / 262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湖泊藻型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理论及应用
    王国祥
    成小英
    濮培民
    [J]. 湖泊科学, 2002, (03) : 273 - 282
  • [2]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途径初探[J] 秦伯强 湖泊科学 2002, 03
  • [3] 非点源污染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郑一
    王学军
    [J]. 水科学进展, 2002, (01) : 105 - 110
  • [4] Landscape fate of nitrate fluxes and emissions in Central Europe[J] Daniel Haag;Martin Kaupenjohann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01,
  • [5] Nutrient budgets and biogeochemistry in an experimental agricultural watershed in Southeastern China[J] Weijin Yan;Chengqing Yin;Shen Zhang Biogeochemistry 1999,
  • [6] Storage and dynamics of organic matter in different springs of small floodplain streams[J] Mohamed Chafiq;Janine Gibert Hydrobiologia 1993,
  • [7] A multi-pond system as a protective zo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lakes in China[J] Chengqing Yin;Ming Zhao;Weigen Jin;Zhiwen Lan Hydrobiologia 1993,
  • [8] Reten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a Danish lowland river system: implications for the export from the watershed[J] Lars M. Svendsen;Brian Kronvang Hydrobiologia 1993,
  • [9] Retention of nitrogen in small streams artificially polluted with nitrate[J] Hydrobiologia 1993,
  • [10] 水文预报方法[M] 长江水利委员会主编;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