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TDS和δ18O确定溶滤和蒸发作用对内陆干旱区地下水咸化贡献的一种方法

被引:17
作者
郝爱兵
李文鹏
梁志强
机构
[1] 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北京
[2] 内蒙哲里木盟建筑设计研究院!通辽
关键词
内陆干旱区; 地下水咸化; 图解计算;
D O 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00.01.002
中图分类号
P641 [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溶滤和蒸发作用是内陆干旱盆地平原区松散沉积层地下水咸化的主要原因。地下水的TDS直接表达了其咸化程度,δ18 O值的变化主要受蒸发作用影响。在地下水TDS-δ18 O关系图中,以各样点为起点,做蒸发线的平行线,与溶滤线交于c点,则c点两侧的a 段和b段分别代表溶滤和蒸发作用对该样品的咸化贡献。a= (TDS3 - TDS1 - b)/(TDS3 -TDS1 )×100,b= k(δ18O3 - δ18O1)/(TDS3- TDS1)×100% 。该方法应用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水咸化特征的分析,证明虽气候干旱,蒸发作用强烈,但地下水的咸化仍以溶滤作用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4 / 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中国西北内陆干旱盆地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及其意义 [J].
李文鹏 ;
郝爱兵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9, (04) :3-5
[2]  
中国西北典型干旱区地下水流系统.[M].李文鹏等著;.地震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