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司法能动性的开启及其规制——以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证据规定》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31
作者
张榕
陈朝阳
机构
[1] 厦门大学法学院
[2] 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 福建厦门
[3] 福建厦门
关键词
司法能动性; 民事证据; 自由裁量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13 [];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在法律方法演进的过程中,司法能动性的开启是中国法治发展的必然,并将逐步地成为法律方法的基础。司法能动性的特征与司法被动性的特征并存而且统一于整个民事诉讼过程,必将推动社会经济的变革和法律文明的进程。司法能动性之核心在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而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制度安排往往通过证据制度来体现。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证据规定》从多角度肯定了法官在举证责任分配、证据的审查判断等方面的自由裁量权,彰显了司法的能动性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民事证据原理与实务研究.[M].毕玉谦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2]  
诉讼证据制度研究.[M].曹建明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
[3]  
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M].(意)莫诺·卡佩莱蒂(MauroCappelletti)等著;徐昕译;.法律出版社.2000,
[4]  
日本新民事诉讼法.[M].白绿铉编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5]  
证据法学.[M].江伟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
[6]  
证据理论与实务.[M].刘金友等撰稿;.法律出版社.1992,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K·Marx);[德]恩格斯(F·Engeis)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56,
[8]  
自由心证支持体系构建之实证思考.[N].邵正洪;宫凤鸣;赵芳;.人民法院报.2004,
[9]   法社会学视野中的法官造法 [J].
田成有 .
现代法学, 2003, (03) :79-86
[10]   司法权的基本特征 [J].
刘瑞华 .
现代法学, 2003, (03) :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