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理性:精准扶贫实践困境的一个伦理学解释——基于我国中部地区Z村的调查

被引:18
作者
方菲
张恩健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基地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工具理性; 村治主体; 实践困境;
D O I
10.13300/j.cnki.hnwkxb.2018.03.014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结合对我国中部地区Z村的调查,从伦理学视角对精准扶贫实践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工具理性超越价值理性是导致精准扶贫基层实践困境的重要原因。工具理性的形式合理性导致了在农村场域中扶贫干部与贫困户关系松散的境地。政策的效率优先逻辑弱化了政策的公平属性,考核的数字化挤压了扶贫干部的工作成效,政策的形式合理性以及政策的工具化认知,致使精准扶贫陷入实践困境,出现了地方政府、村干部与贫困户共谋和贫困户对政策的福利依赖,精准扶贫实践困境进一步凸显。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国家政策嵌入到农村社区网络的过程中,谨防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弱化工具理性是精准扶贫高效实践的有效方式,也是实现农村社区治理良性运作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2+158 +158-15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