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孟加拉湾涡旋形成及其对亚洲夏季风爆发的激发作用

被引:8
作者
吴国雄 [1 ]
关月 [1 ,2 ]
王同美 [3 ]
刘屹岷 [1 ]
颜京辉 [4 ]
毛江玉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
[4]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海-气相互作用; 孟加拉湾春季暖池季风爆发性涡旋; 惯性振荡; 亚洲夏季风爆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4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通过利用多源资料对1998年亚洲夏季风爆发过程的综合分析,本文证明北印度洋和亚洲热带区域春季强烈的海-陆-气相互作用是激发孟加拉湾季风爆发涡旋发生及亚洲夏季风爆发的一个根本原因.春季南亚陆面对大气的强烈感热加热形成了陆表的显著的气旋性环流和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北部的反气旋环流,利于那里的洋面升温.这种表层大气流场对海洋环流的驱动作用在北印度洋沿岸产生离岸流,深层冷海水上翻,海表温度下降.4月下旬至5月上旬,随着中南半岛春季降水的增强,孟加拉湾东部的离岸流消失,甚至转变为向岸流,海温上升.自阿拉伯海东南部到孟加拉湾东岸形成了一个西南-东北走向、表层温度大于31℃的春季孟加拉湾暖池.南北的海温差异及非洲大陆的加热在5月初形成了索马里跨赤道气流,它在沿赤道惯性振荡的过程中与位于北部阿拉伯海上空的反气旋同相迭加,惯性槽中的西风激增,海表向大气释放大量感热.其所强迫的气旋涡度迭加在惯性槽上使其急剧增长,大气的惯性运动被破坏.气流以气旋式弯曲偏离惯性路径而转向北部的孟加拉湾暖池,与孟加拉湾北部反气旋南侧的偏东气流在斯里兰卡以东海面辐合.由于该处海洋对大气加热,最后形成了孟加拉湾季风爆发涡旋.该涡旋向北部暖海水区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最终使冬季纬向分布的高压带在孟加拉湾东部断裂,涡旋东部和南部的热带西南风与原高压带北部的副热带西风打通联接,激烈对流在孟加拉湾东部和中南半岛西部发生,亚洲夏季风于是爆发.
引用
收藏
页码:1459 / 146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季节转换期间副热带高压带形态变异及其机制的研究Ⅱ:亚洲季风区季节转换指数 [J].
毛江玉 ;
吴国雄 ;
刘屹岷 .
气象学报, 2002, (04) :409-420
[2]   南海夏季风建立期间副高带断裂和东撤及其可能机制 [J].
何金海 ;
温敏 ;
施晓晖 ;
赵巧华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318-330
[3]   南海季风试验研究 [J].
丁一汇 ;
柳艳菊 ;
张 锦 ;
宋亚芳 ;
李崇银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2, (02) :202-208
[4]   热力适应、过流、频散和副高 I.热力适应和过流 [J].
吴国雄 ;
刘屹岷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0, (04) :433-446
[5]   关于亚洲夏季风爆发及北半球季节突变的物理机理的诊断分析:I季风爆发的阶段性特征 [J].
张永生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1998, (05) :2-17
[6]  
亚洲夏季风的爆发和推进过程及副热带高压形态的变异.[D].颜京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
[7]  
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理论研究进展.[M].陶诗言等主编;.气象出版社.1999,
[8]  
南海季风爆发和演变及其与海洋的相互作用.[M].丁一汇;李崇银主编;.气象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