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供求失衡下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

被引:4
作者
朱立
汪戎
机构
[1] 云南财经大学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电力需求; 合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61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电力供应短缺和能源建设滞后,是当前大湄公河次区域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大湄公河次区域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水能资源,提高水能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并协调次区域各国电力资源的平衡是次区域电力合作的重点。本文运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市场需求,比较供给与需求的差距,探讨加快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的有效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未来五年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展望.[A].刘小龙;祁苑玲;.云南省国际贸易学会理事会暨2005年学术年会.2005,
[2]  
国际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效应.[M].樊莹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  
电力竞争.[M].(美)萨莉·亨特著;《电力竞争》编译组编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5]   基于比较优势的滇缅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J].
卢正惠 .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7, (03) :97-104
[6]   关于我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的战略思考 [J].
龙晴 ;
林春 .
现代电力, 2006, (03) :89-92
[7]   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研究 [J].
张继豪 .
东南亚, 2006, (01) :35-39
[8]   基于联立方程的需求预测计量经济模型 [J].
韩春红 ;
杨勇 ;
聂盛伟 ;
李国栋 .
东北电力学院学报, 2002, (01) :30-34
[9]   电力需求预测管理信息系统 [J].
方必和 .
运筹与管理, 1997, (02) :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