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山两侧前陆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9
作者
王永
李德贵
王彦斌
李建成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2] 台北中研院地球科学研究所!台湾
[3] 台北南港邮政—
关键词
西天山; 前陆盆地; 沉积特征; 构造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天山两侧前陆盆地晚新生代地层发育,沉积厚度较大。盆地沉积序列的韵律性反映了天山造 山带的构造演化历史。晚新生代沉积特征及抱粉组合表明,中新世—上新世—早更新世碎屑岩不稳 定组分明显增加,阔叶植物花粉含量减少、耐干喜旱的篙、藜等显著增加,反映天山活动性增强,上新 世晚期天山强烈隆升,天山两侧前陆盆地上新世晚期开始出现磨拉石建造,由于山体隆升造成的大 气环流改变,天山两侧盆地封闭性增强,大陆性气候明显,气候发生较显著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45 / 25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新疆天山地区早更新世沉积及其下限 [J].
陈华慧,林秀伦,关康年,徐建明 .
第四纪研究, 1994, (01) :38-47
[2]   塔里木内陆盆地晚新生代干旱环境的形成与演变 [J].
王树基 ;
高存海 .
第四纪研究, 1990, (04) :372-380
[3]   塔里木盆地晚新生代环境演变 [J].
闫顺 ;
穆桂金 .
干旱区地理, 1990, (01) :1-9
[4]   新疆库车盆地第三纪形成的陆—海过渡碳酸盐岩 [J].
宋天锐 .
沉积学报, 1984, (03) :48-59+138
[5]  
天山山体演化[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 编, 1986
[6]   LITHOSPHERIC FLEXURE AND THE EVOLUTION OF SEDIMENTARY BASINS [J].
WATTS, AB ;
KARNER, GD ;
STECKLER, MS .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A-MATHEMATICAL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1982, 305 (1489) :249-281
[7]  
Evolution of the Western Continental Margin, French-Italian Alps: Sandstone Mineralogy as an Index of Plate Tectonic Setting[J] . Frederic L. Schwab.The Journal of Geology . 198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