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南部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26
作者
张笑培 [1 ,2 ]
杨改河 [3 ,2 ]
任广鑫 [3 ,2 ]
冯永忠 [3 ,2 ]
机构
[1] 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2] 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理化性状; 酶活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4 [土壤-植物系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退耕区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为试点,研究不同植被恢复年限、不同恢复类型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恢复年限增加,土壤容重先增加后逐渐下降;pH降低,降幅为1.47%5.52%;土壤有机质、全氮逐渐增加,增幅分别为9.76%71.54%、17.39%62.32%;全磷含量除30 a刺槐比对照增加了12.92%外,其它植被类型均低于对照;速效养分略有增加,趋势不明显;酶活性逐渐增强,尿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增幅分别为39%229%、34%96%、25%149%、74%250%。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种酶活性与有机质及全氮含量显著相关。因此,实施退耕还林植被恢复有利于土壤理化性状改善,酶活性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Microbial and biochemical soil quality indicators and their potential for differentiating areas under contrasting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regimes [J].
Bending, GD ;
Turner, MK ;
Rayns, F ;
Marx, MC ;
Wood, M .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2004, 36 (11) :1785-1792
[2]   Interactions between crop residue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quality and the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J].
Bending, GD ;
Turner, MK ;
Jones, JE .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2002, 34 (08) :1073-1082
[3]   黄土丘陵区撂荒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王兵 ;
刘国彬 ;
薛萐 ;
李占斌 ;
李鹏 ;
刘娴 .
草地学报, 2009, 17 (03) :282-287
[4]   弃耕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演变趋势研究 [J].
宋娟丽 ;
吴发启 ;
姚军 ;
佘雕 ;
包耀贤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27 (03) :168-173
[5]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戴全厚 ;
刘国彬 ;
姜峻 ;
薛萐 ;
翟胜 .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9) :429-434
[6]   嘉陵江上游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J].
王海英 ;
宫渊波 ;
陈林武 .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03) :172-177
[7]   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J].
张笑培 ;
杨改河 ;
王得祥 ;
冯永忠 ;
任广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5) :149-154+159
[8]   土壤质量与土壤质量指标及其评价 [J].
刘占锋 ;
傅伯杰 ;
刘国华 ;
朱永官 .
生态学报, 2006, (03) :901-913
[9]   西南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草)模式对土壤肥力质量演变的影响 [J].
龙健 ;
邓启琼 ;
江新荣 ;
刘方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7) :1279-1284
[10]   黄土坡耕地退耕还林后土壤性质变化研究 [J].
彭文英 ;
张科利 ;
陈瑶 ;
杨勤科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2) :27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