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耗水构成、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20
作者
孙宏勇 [1 ]
张喜英 [1 ]
陈素英 [1 ]
邵立威 [1 ]
王艳哲 [1 ]
董博飞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2] 河北省农业厅宣传中心
关键词
农田耗水; 水分循环; 农业节水; 灌溉制度; 耕作方式; 冠层结构; 蒸散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274 [灌溉制度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左右,对农田耗水规律和过程的研究对发展区域节水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回顾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建站以来在农田水分循环和节水方面的研究进展,对长期定位试验下不同灌溉水量的耗水规律、农田耗水过程及影响农田耗水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利用水量平衡法和大型蒸渗仪测定等方法确定蒸散量,用小型蒸发器测定土壤蒸发。长期定位试验的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的种植方式下,这两种作物耗水量相似,随着灌溉量的增加,农田耗水有增加的趋势;冬小麦的农田耗水量在283-493 mm之间,灌溉水量较小处理的变异系数较大。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自制的微型蒸发器(MLS)测定的冬小麦和夏玉米季的棵间蒸发均占蒸散量的1/3。因此,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秸秆覆盖减少土壤蒸发且效果非常明显,20年的试验表明秸秆覆盖每年可以减少土壤蒸发40-50 mm,冬小麦秸秆覆盖夏玉米田可以抑制棵间蒸发的58.0%,夏玉米秸秆覆盖冬小麦田可以抑制蒸发40.4%。长期耕作的定位试验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土壤蒸发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免耕加秸秆覆盖处理的蒸发最小,而深耕的最大。同时,不同灌溉制度、种植方式和冠层结构均会对农田耗水产生影响。这些研究结果为以后的节水理论和技术发展提供了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032 / 10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种植行距对冬小麦田土壤蒸发与水分利用的影响 [J].
陈素英 ;
张喜英 ;
陈四龙 ;
裴冬 ;
张清涛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03) :86-89
[2]   不同行距对冬小麦麦田蒸发、蒸散和产量的影响 [J].
孙宏勇 ;
刘昌明 ;
张喜英 ;
陈素英 ;
裴冬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3) :22-26
[3]   玉米秸秆覆盖对麦田土壤温度和土壤蒸发的影响 [J].
陈素英 ;
张喜英 ;
裴冬 ;
孙宏勇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10) :171-173
[4]  
Evapotranspiration, Yield and Crop Coefficient of Irrigated Maize Under Straw Mulch[J]. ZHANG Xi-Ying, CHEN Su-Ying, PEI Dong, LIU Meng-Yu and SUN Hong-YongShijiazhua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ijiazhuang 050021 (China)..Pedosphere. 2005(05)
[5]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田棵间蒸发和土壤温度的影响 [J].
陈素英 ;
张喜英 ;
裴冬 ;
孙宏勇 .
灌溉排水学报, 2004, (04) :32-36
[6]   微型蒸发器测定土面蒸发的试验研究 [J].
孙宏勇 ;
刘昌明 ;
张永强 ;
张喜英 .
水利学报, 2004, (08) :114-118
[7]   太行山山前平原农田耗水影响因素与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途径 [J].
郭长城 ;
刘孟雨 ;
陈素英 ;
张喜英 ;
不详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4, (03) :60-63
[8]   华北平原冬小麦田间蒸散与棵间蒸发的变化规律研究 [J].
孙宏勇 ;
刘昌明 ;
张喜英 ;
张永强 ;
裴冬 ;
不详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4, (03) :67-69
[9]   不同长度micro-lysimeters对测定土壤蒸发的影响 [J].
孙宏勇 ;
刘昌明 ;
张喜英 ;
张永强 ;
沈彦俊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167-170
[10]   不同时期干旱对冬小麦产量效应和耗水特性研究 [J].
孙宏勇 ;
刘昌明 ;
张永强 ;
张喜英 .
灌溉排水学报, 2003, (02)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