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理论的演化:维度、路径与逻辑

被引:16
作者
彭仁贤 [1 ]
韩江波 [2 ]
机构
[1] 广东药学院医药经济学院
[2]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分享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分享经济理论; 西方分享经济理论;
D O I
10.16064/j.cnki.cn34-1003/g0.2013.03.025
中图分类号
F014.2 [劳动、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学科分类号
0201 ; 060207 ; 020102 ;
摘要
劳动与资本之间经济关系的本质是利益关系,是劳动所有者与资本所有者为获得各自经济利益而在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社会关系。以往学者只是简单地对分享经济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而没有深层次研究分享经济理论之间的存在维度、演化路径和发展逻辑。实质上,对分享经济理论的研究应持一种全面、系统、开放、多维的视角,且在统一的分析框架内进行。分享经济理论演化的基本逻辑为:探讨如何提高劳动者的分配收入,实现由利益独占到利益共享的过渡,并以此作为解决劳动所有者与资本所有者在经济利益分配方面产生的过度不合理、不公正及不平等问题的主要途径,进而起到合理缓和甚至解决劳资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运用分享经济理论破解当前中国经济两大难题 [J].
李炳炎 .
中国流通经济, 2011, 25 (11) :60-65
[2]   分享经济理论:西方演进轨迹与我国的发展方向 [J].
王雅俊 .
江淮论坛, 2010, (04) :44-48+137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述要 [J].
李炳炎 .
学习与探索, 2009, (06) :117-120
[4]   利益分享经济观:中国改革30年形成的人本新理念 [J].
李炳炎 .
现代经济探讨, 2008, (12) :11-16
[5]   借鉴西方“利润分享制”完善中国的分配格局 [J].
丁远杏 .
理论导刊, 2008, (12) :18-19
[6]   工资分配篇 [J].
苏海南 ;
刘秉泉 .
中国劳动, 2008, (11) :14-17
[7]   中西比较视野中的分享经济理论 [J].
孙迎联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6) :47-53
[9]   论分享制的形式、本质与主要模式 [J].
柳新元 ;
张铭 .
浙江学刊, 2002, (02) :197-200
[10]   略论分享经济 [J].
张怀富 .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1, (06) :18-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