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的超越——系统整体论形态嬗变研究

被引:11
作者
刘敏
机构
[1]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系统科学; 生成论; 构成整体论; 进化整体论; 生成整体论;
D O I
10.19484/j.cnki.1000-8934.2012.08.023
中图分类号
N02 [科学的哲学原理];
学科分类号
0101 ; 010108 ;
摘要
整体论是系统科学的哲学基础,是系统科学范式区别于经典科学范式的逻辑起点,也是系统理论之为革命的根本所在。但整体论的形态并非一成不变。伴随系统科学思想史的发展与转折,整体论思想自身的内涵特质、表现形式及作用机制均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如果说系统科学不足百年的历史可以依次概括为系统理论、自组织理论和非线性科学三个阶段的话,那么贯穿这三个阶段的整体论形态即可对应概括为构成整体论、进化整体论和生成整体论。文章揭示了科学思想史视阈下系统整体论形态"三部曲"之嬗变轨迹,进而探究了内在于系统科学思想史的生成性演进机制与逻辑。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人工科学.[M].[美]司马贺(HerbertA.Simon)著;武夷山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2]  
赛博空间的哲学探索.[M].曾国屏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从系统论到混沌学.[M].李曙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复杂思想.[M].(法)埃德加·莫兰(EdgarMorin)著;陈一壮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  
混沌.[M].(美)格莱克(Gleick;J.)著;张淑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6]  
一般系统论.[M].(美)冯·贝塔朗菲(VonBertalanffy;L.)著;秋同;袁嘉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8]   构成与生成——方法论视野下的两种整体论路径 [J].
刘劲杨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09, (04) :81-88
[9]   对整体论的新认识 [J].
金吾伦 ;
蔡仑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 (03) :2-9
[10]  
系统“生成论”与生成进化论.[J].李曙华.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