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奥陶纪油气成藏体系

被引:25
作者
刘克奇
金之钧
机构
[1]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塔中低凸起; 奥陶纪; 油气成藏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国外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和方法在国内的含油气盆地研究中的应用存在着局限 ,应用油气成藏体系的理论方法对塔中低凸起奥陶系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 .塔中低凸起奥陶纪油气成藏体系的源岩为寒武系及下奥陶统烃源岩 ;满加尔坳陷中的砂体和不整合面是油气侧向运移的输导体 ,同时深部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输导体 ;圈闭类型主要为古隆起背景上的地层型圈闭和构造型圈闭 .塔中I号断裂构造带是最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塔中北坡次之 ,中央断垒带最差 .塔中I号断裂带依然是下一步勘探的重中之重
引用
收藏
页码:489 / 49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勘探技术 [J].
赵文智 ;
何登发 ;
池英柳 ;
雷振宇 ;
瞿辉 .
石油学报, 2001, (01) :6-13+8
[2]   中国叠合型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 [J].
何登发 ;
赵文智 ;
雷振宇 ;
瞿辉 ;
池英柳 .
地学前缘, 2000, (03) :23-37
[3]   含油气系统概念的由来及内涵 [J].
汪时成 ;
周庆凡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3) :279-282
[4]   含油气系统中流体输导体系的研究 [J].
姜建群 ;
胡建武 .
新疆石油地质, 2000, (03) :193-196+254
[5]   “含油气系统”与“成油系统”概念对比 [J].
窦立荣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1) :3-5
[6]   塔里木盆地地球动力学演化与含油气系统旋回 [J].
何登发 ;
白武明 ;
孟庆任 .
地球物理学报, 1998, (S1) :77-87
[7]   含油气系统油气聚集度 [J].
刘银河 ;
金之钧 ;
张一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03) :99-101+7+15
[8]   含油气系统概念与研究方法 [J].
吴冲龙 ;
王燮培 ;
周江羽 ;
吴景富 .
地质科技情报, 1997, (02) :44-51
[9]   中国陆相含油气系统的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 [J].
窦立荣,李伟,方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01) :1-6+101
[10]   成油系统概念在中国的提出及其应用 [J].
胡朝元 ;
廖曦 .
石油学报, 1996, (01)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