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汉南区长江干堤内地面塌陷成因分析与处置措施探讨

被引:15
作者
罗小杰 [1 ]
罗世杰 [2 ]
机构
[1]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2] 机械工业第三勘测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岩溶; 溶洞; 地面塌陷; 堤防工程; 铺盖层; 监测网; 抢险预案;
D O I
10.16536/j.cnki.issn.1671-1211.2009.s2.010
中图分类号
P642.25 [岩溶(喀斯特)];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2008年初,在武汉市汉南区长江右岸干堤内(354+600~355+300)、距堤脚约100 m处发生较大规模的岩溶地面塌陷,严重影响长江堤防工程安全度汛。研究表明,塌陷区砂性土下方强岩溶化灰岩中存在溶洞是这次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溶隙、孔洞、裂缝以及封堵不良的钻孔和先导孔等为上部砂性土的流失提供了通道;砂性土中的孔隙潜水位的频繁升降、地表水的下渗以及施工机械的震动是岩溶地面塌陷重要的诱发因素。对堤内塌陷区及其周围影响范围内的铺盖层进行修复、截断砂性土流失通道、全面布置监测网以及制定汛期紧急抢险预案是非常必要的。"在长江干堤外对强岩溶化地层进行灌浆以截断地下可能的岩溶管道系统"的处置措施可能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79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