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不同侧肢体穴位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影响

被引:14
作者
王军
雷新强
范军铭
王玉升
陈国华
不详
机构
[1]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郑州
[2]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郑州
关键词
脑缺血/针灸疗法; 穴位,上肢; 穴位,下肢;
D O I
10.13703/j.0255-2930.1999.12.033
中图分类号
R246.6 [神经精神病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 (MCAO)造成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观察针刺健侧和患侧肢体穴位对MCAO模型大鼠神经学症状、被动性条件反射、血液流变性、脑梗死面积及脑组织病理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非针刺模型组比较 ,针刺患侧肢体穴位能改善MCAO大鼠神经学症状 ,明显延长被动性条件反射潜伏期 ,减少错误次数 ,显著缩小脑梗死面积 ,促进坏死灶内新生毛细血管和胶质细胞增生修复 ,减少坏死灶周围区水肿和炎症反应 ,对血液粘度无明显影响。而针刺健侧肢体穴位对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针刺干预大鼠实验性脑梗塞的形态学研究——Ⅰ软脑模动脉网的代偿及动态定量观察
    翟娜
    杜元灏
    石学敏
    许屏
    [J]. 针刺研究, 1993, (01) : 8 - 13
  • [2] 电针对实验性脑梗塞时脑血流量的影响
    孟竞璧
    付卫星
    宋利明
    朱广友
    [J]. 针刺研究, 1986, (03) : 203 - 207
  • [3] 电针对实验性脑梗塞过程中脑氧代谢的影响
    孟竞璧
    付卫星
    宋利明
    朱广友
    [J]. 针刺研究, 1986, (03) : 198 - 202
  • [4] 药理实验方法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徐叔云等主编,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