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城乡居民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流行状况分析

被引:18
作者
程茅伟 [1 ]
宋毅 [1 ]
易国勤 [1 ]
许四元 [1 ]
郭本元 [2 ]
机构
[1]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疫所营养与食品安全部
[2]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关键词
湖北省; 糖尿病; 空腹血糖受损; 流行病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87.1 [糖尿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了解湖北省城乡居民糖尿病(DM)和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参与2002年湖北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项目的 18岁以上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共2 204人。以现场测定空腹血糖为主要诊断指标,结合糖耐量试验和既往病史确定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比较运用卡方检验和线性趋势检验。结果湖北省18岁及以上居民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1.8%,男性为1.7%,女性为1.8%;18岁、45岁、60岁~各年龄组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分别为1.1%、2.2%、3.6%。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7%,其中男性为2.7%,女性为2.7%;不同年龄段中,18岁、45岁、60岁~年龄组人群患病率分别为1.5%、4.1%、4.3%。不同职业中,糖尿病患病率较高的依次为待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办公人员,分别为7.9%、6.4%和3.6%;空腹血糖受损患病较高的依次为离退休人员、家务劳动者、待业人员,分别为4.7%、3.3%、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FG:CMHχ2=51.85,P<0.01;DM:CMHχ2=63.10,P<0.01)。年经济收入为<800元、800元、2 000元5、000元、10 000元~者的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分别为0.8%、1.9%、1.9%、2.1%、1.3%,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5%、1.9%、2.8%、3.4%、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FG:CMHχ2=1.15,P>0.05;DM:CMHχ2=1.52,P>0.05)。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者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4%、1.9%、4.2%、5.0%(CMHχ2=69.56,P<0.01),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分别为0.0%、1.1%、2.3%、6.9%(CMHχ2=83.16,P<0.01)。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城乡、职业、年龄、体重指数)再同时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年龄、体重指数是显著影响空腹高血糖(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的因素。结论湖北省城乡成年居民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出现显著升高趋势,且城市高于农村,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职业、年龄、体重指数是影响湖北省居民空腹高血糖患病率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572 / 57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M].王陇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流行病学.[M].李立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   Psychosocial and psychiatric challenges of diabetes mellitus [J].
Weinger, Katie ;
Lee, Jarim .
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06, 41 (04) :667-+
[4]   重庆市糖尿病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附视频 [J].
刘先锋 ;
刘达伟 ;
杨小伶 ;
张华东 ;
向新志 ;
赵舰 ;
孙成平 .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7, (02) :158-160
[5]   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谢祎 ;
王建华 .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7, (01) :47-49
[6]   南通地区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影响因素研究 [J].
顾云娟 ;
崔世维 ;
朱湘竹 ;
朱晓晖 ;
王粹芳 ;
印彤 .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01) :42-43+45
[7]  
2002年中国城市居民糖尿病流行状况分析.[J].张坚;王春荣;付萍;李艳平;李卫东;向红丁;杨晓光;.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 01
[8]   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J].
周华琳 ;
亓文波 ;
魏岱林 ;
闫晓云 ;
陈茂学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09) :791-793
[9]   上海市成人代谢综合征与脂肪肝关系分析 [J].
范建高 ;
李新建 ;
朱军 ;
李锐 ;
戴菲 ;
宋晓敏 ;
刘天舒 ;
陈兰 ;
李锋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5, (04) :306-309
[10]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质量控制 [J].
朴建华 ;
张坚 ;
赵文华 ;
由悦 ;
杨晓光 ;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技术执行组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07) :474-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