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线虫群落的多样性及中性模型分析

被引:29
作者
张志南
周红
慕芳红
机构
[1]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2] 香港大学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系
[3]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青岛
关键词
海洋线虫; 群落; 生物多样性; 中性模型; 渤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78 [水生生物生态学和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4 ;
摘要
对渤海的黄河口水下三角洲、莱州湾和渤海中部共 9个站位的海洋线虫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用于比较的海域和站位还包括 1 995年胶州湾的 95 B2站和 1 988年湄州湾的 A0 1站。以上 1 1个站位共鉴定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1 5 4种 ,分属于 1 0 7属 2 9个科。使用种丰度 (SR) ,香农 -维弗指数 (H′)和均衡度 (J)用来比较不同生境的生物多样性。不同生境和站位的生物多样性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 :渤海中部 (9761、DA1 8、DA1 9和 DA2 0 ,SR=8.60± 0 .84 ,H′=4 .94±0 .2 3 )、莱州湾 (9762、DA2和 DA4 ,SR=6.4 8± 0 .4 0 ,H′=3 .95± 3 .0 )和黄河口水下三角洲 (E9和 E1 1 ,SR=4 .1 8±0 .5 6,H′=3 .60± 0 .2 4 )。线虫生物多样性与海水的盐度和沉积物的异质性指数 (h)呈显著的负相关 (P≤ 0 .0 1 )。Caswell中性模型分析指明 ,大部分研究站位的“V”值为“-2~ +2”,说明未受到显著外界因子的扰动。渤海中部的 9761站的“V”值为 2 .0 5 4 ,暗示环境稳定性的增强 ,而莱州湾的 DA4站“V”值为 -2 .62 4指明受到外界环境因子的显著影响 ,可能与黄河口输送大量的物质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808 / 181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水层—底栖耦合生态动力学研究的某些进展 [J].
张志南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120-127
[2]   大连石槽岩滩附植小型动物的初步研究 [J].
张志南,林霞,于子山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4, (03) :373-383
[3]   青岛湾有机质污染带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的研究 [J].
张志南 ;
党宏月 ;
于子山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3, (01) :83-91
[4]   秦皇岛砂滩海洋线虫的数量研究 [J].
张志南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1, (01) :63-75
[5]   小型底栖生物取样方法的研究附视频 [J].
张志南 ;
钱国珍 .
海洋湖沼通报, 1990, (04) :37-42
[6]   黄河口水下三角洲海洋线虫空间分布的研究 [J].
张志南 ;
谷峰 ;
于子山 .
海洋与湖沼, 1990, (01) :11-19
[7]   黄河口水下三角洲及其邻近水域小型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 [J].
张志南 ;
李永贵 ;
图立红 ;
于子山 .
海洋与湖沼, 1989, (03) :197-208
[9]   NEUTRAL MODEL ANALYSIS OF PATTERNS OF MARINE BENTHIC SPECIES-DIVERSITY [J].
PLATT, HM ;
LAMBSHEAD, PJD .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 1985, 24 (1-2) :75-81
[10]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free-living nematodes of Long Island Sound[J] . J. H. Tietjen.Marine Biology . 197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