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软件产业创新能力与版权保护的关联度研究

被引:4
作者
李婉红 [1 ]
毕克新 [1 ,2 ]
机构
[1]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软件产业; 创新能力; 版权保护; 关联度;
D O I
10.13580/j.cnki.fstc.2010.06.013
中图分类号
F426.672 []; F204 [科学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20201 ;
摘要
在构建软件产业创新能力与版权保护关联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AHP法和灰色关联理论研究了我国软件产业创新能力与版权保护的关联度。通过研究发现,版权保护与软件产业研发经费占收入比重的关联度最大,与软件产业研发人员数量的关联度最小,从而为我国提高版权保护力度,促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供理论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论计算机软件产业行政保护的立法不足与完善 [J].
苏海健 .
中国科技论坛, 2009, (08) :54-58
[2]   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制度比较研究 [J].
张玉慧 ;
苏贵斌 .
前沿, 2006, (12) :124-126
[3]   工业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比较评价方法——兼对山东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 [J].
齐孝福 ;
高国力 .
中国科技论坛, 2006, (05) :22-25
[4]   版权保护与技术创新 [J].
刘德强 ;
朱水晶 .
当代经济, 2005, (03) :76-78
[5]   论我国计算机软件的综合保护 [J].
陈怡奋 .
引进与咨询, 2003, (10) :24-26
[6]   印度版权保护对经济的影响 [J].
唐鹏琪 .
南亚研究季刊, 2002, (02) :19-22+2
[7]   论计算机软件盗版及反盗版措施 [J].
孟彤 ;
王玉清 .
国际贸易问题, 2000, (05) :31-34
[8]   欧洲共同体对计算机软件的版权保护 [J].
何永森,吕国平 .
科技与法律, 1994, (02) :60-67
[9]  
Trips协议下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研究[D]. 肖湘.大连海事大学 2007
[10]  
灰理论基础[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邓聚龙著, 2002